528日晚,由华南理工大学MBA/MPAcc/MEM教育中心主办的行业月系列活动之行业沙龙“数字孪生与城市发展”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开展。

海纳云物联科技有限公司粤港澳区域总经理、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6MBA校友伍智铭先生,杰创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注册一级建造师招继恩先生,微软(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顾问、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20MBA在读学生管震同学应邀参加分享及对话,资深财经主播黎婉仪女士担任活动主持人,来自MBA/MPAcc/MEM的近120余名在读学生和校友参与了此次活动。

数字孪生城市行业动态

伍智铭先生指出,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提及“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背景下,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任务下达,明确了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工作。但在建设方面,存在缺少统一的CIM(城市信息模型)的建设标准、缺少城市模型管理平台、数据应用难共享难、各部门可视化平台重复建设4个痛点。

CIM平台建设目标出发,伍智铭先生谈到CIM的主体建设内容包括认知体系、平台体系和服务体系。整个城市的一张图是基于国土规划作为底图,协调相关的数据标准,整合、规范和扩展现有的自然资源的空间数据,构建地上、地下、陆海相连的自然资源的大数据体系,形成统一的自然资源的三位一体的一张图。针对CIM的应用,实际涉及各行各业,包括金融、交通、水务执法、应急指挥、政务、医疗。

此外,伍智铭先生从BIM设计咨询和BIM协同管理平台两方面分享BIM智慧建设。第一,在设计咨询方面,可以解决各部门的信息的不对称,解决方案实现实时交互,提升经济效益、进度效益和质量效益。第二,在协同管理平台方面,通过模型管理和标准化模块,实时将项目呈现出来,打造数字孪生的底板,助力整个新城市的建设。城市建设涵盖室内室外、地上地下,让整个层次的管理全要素、无死角。

分享的最后,伍智铭先生通过播放、讲解一段“海纳云青岛金控中心”的BIM演示视频,为与会听众带来更为震撼的直观视觉感受。

智慧城市整体解决方案之数字孪生 

招继恩先生指出,数字孪生城市的内涵是在数字空间在建造一个与物理层次匹配对应的数字城市,对物理城市进行全息模拟、动态监控、实时诊断,能洞察城市物理实体的整体态势、精准预测物理实体在现实环境中的状态,为城市管理者提供这个科学的决策,实现物理城市与数字城市协同交互,平行运转。招继恩先生认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以提升城市治理和服务水平为目标,数字孪生城市在城市累积数据从量变到质变,成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一条新型技术路径。

其次,结合雄安新区的数字孪生城市建设谈到其发展趋势,从萌芽阶段到第二阶段的产业响应、第三阶段的资本投入以及目前阶段的场景先行、先行先试理念。随后,招继恩先生指出,数字孪生城市的核心能力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城市五官”泛在感知与智能设施管理平台、“城市血液”城市大数据平台、“城市骨架”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城市大脑”共性技术赋能与应用支撑平台。具体来说,全域智能设施统一采集汇聚数据,利用不同手段传送到不同的管理平台,通过“城市空间、建筑空间、地下空间”三位一体模型为载体构建数字城市的信息模型,最后“城市大脑”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并进行深度学习。

此外,招继恩先生分享了对数字孪生城市的未来展望。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数据量爆发式增长,城市管理从经验治理转向数据治理,数字管理是未来的重点。该背景下的三个核心问题是明确数据确权、规范数据交易过程、解决数据滥用问题。未来的实施路径有三个方面:建立数据共有制、建立数据交易所、搭建数据可信机构。

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的四个技术层次

管震同学立足技术视角,向与会听众分享了“数字孪生在智慧城市”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是BIM/CIM与大屏。管震同学谈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搭建桥梁,其背后是大量的IoT,也就是物联网和数据技术的应用。但是这个阶段也暴露了很多问题,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标准的不一致导致管理复杂度在增加。

第二层是交互。前面提到的大屏,其重点不是展示,而是交互与业务逻辑。交互就是,事情发生的时候管理者不仅能得到信息,还能进行互动。而业务逻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智慧,另一个是民主智慧。简单来说,就是管理者思考怎么管理城市,利益相关者贡献自己的力量、群策群力。

第三层是要开放的和逐渐互通的数字孪生的描述模型。一方面要做接口,统一标准;另一方面要定义,基于图数据库/本体论的数字孪生体定义,用人和计算机都比较容易理解的方式。

第四层是预测。管震同学谈到,到目前为止,还不太可能去做到想象当中的“全城市大脑”程度。要强调的是“松耦合”,如何把这些力量汇集起来。城市在治理的时候,平衡这个治理的过程。技术再好,没有运营都是空架子。

行业精英对话,畅谈数字孪生城市

分享结束后,三位嘉宾再次结合自身擅长领域,就“智慧城市是谁的”“数字孪生城市的建设困难”“传统城市相较雄安新区在建设数字孪生城市的困难点”“就上海疫情探讨智慧城市推动城市管理”“云、数据的价值”“目前数字孪生城市行业的人才要求”等问题逐一进行耐心解答、发表各自观点。

最后,应主持人邀请,三位嘉宾就本次分享分别进行了简短的总结——

伍智铭先生谈到:“我们已经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数字孪生如孪生兄弟如影随形、同生共长,让数字孪生为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加智慧、更美好的服务。”

招继恩先生说:“数字孪生已经到了一个蜕变的阶段,是一个非常大也是非常好的方向。希望更多有志之士一起参与到我们这个建设,在大风大浪当中一起往前推动,使数字孪生真正实现。”

管震同学认为:“无论是数字孪生还是城市发展,名词背后其实代表我们都希望利益相关方放下成见和壁垒,开放和合作,共同为建设城市未来努力。”

(撰文:2021级全日制MPAcc 傅灿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