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日晚,由华南理工大学MBA/MPAcc/MEM主办的行业月系列主题讲座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本期讲座的主题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教授应邀担任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MBA/MPAcc/MEM在读学生和校友总计300共聚云端聆听讲座。

  

陈院长围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技术”“产业与创新发展”等方面展开了本场讲座的分享。

讲座伊始,陈院长提到,“早在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白皮书》中指出,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政治治理模型的新经济形态。”在此陈院长谈到,当前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之一是“物联网”,其应用非常广泛,交通、家居等行业都不乏物联网的身影,而支撑整个物联网应用的正是人工智能技术。

陈院长指出,2017年起,国家开始建设首批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其特征便是“先发优势、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如依托百度云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依托百度云公司建设“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依托科大讯飞公司建设“智能语音”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等等。随后,陈院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布局示意图”为例,向与会听众介绍了国家层面在科研方面的重点投入,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国家在“智能农业、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可能推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全貌,陈院长向与会听众进一步分享了人工智能技术国际形势。他认为,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美国将中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其一方面加大自身投资,一方面拼命遏制中国。当前中国AI产业发展偏重于应用领域,在互联网、安防、金融、典礼等应用落地上均取得领先优势。但美国AI产业在芯片、AI框架及核心算法等基础技术层的领先,仍给我国人工智能技术造成“卡脖子”风险。面对一系列的人工智能技术的国际形势,我国从国家层面也出台了相应政策驱动,如发改委出台的《发改委新基建政策文件解读》、科学技术部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工信部发布的《工信部人工智能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甚至“十四五规划和2035愿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加强关键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等等。由此清晰可见的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核心任务,也是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紧接着,陈院长进一步为大家梳理了广东省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相关政策情况和全国各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规划及建设进展,旨在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核心引擎,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抢占城市发展先机。 

随后的分享中,陈院长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工智能的概念以及如何实现人工智能,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进入赋能科技的发展。在此陈院长以当前城市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例分享到,当今城市高峰期堵车、难以实现个性化教育、能源分配不合理、养老资源有限、医疗成本居高、人流难以监控等等,让我们不难看到,智慧城市已经成为推进全球城镇化、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破解大城市病、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选择。此后陈院长以智慧交通为例,立足专业视角为与会听众阐述了技术层面的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的相关模型、C-V2X技术、数字孪生概念以及其在车联网中的赋能与应用。陈院长认为,数字孪生之所以具备特有优势,其原因在于,它具备更高性能、可实现更全面的监控、有着更低系统的维护成本等等,可通过优化、预测、容错技术和自动化流程保持更低的系统故障风险。在介绍完人工智能的应用之后,陈院长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时下最热的话题——元宇宙,他认为,元宇宙即三维化互联网、三维化时空;即虚拟人、机器人、物联网;即区块链、Web3.0、数字藏品/NFT

活动尾声,整场讲座在陈院长和与会听众的热烈互动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