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日晚,由MBA/MPAcc/MEM教育中心主办的2021年行业月系列主题论坛在12号楼107室举行。本期行业月论坛主题为“新发展格局下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影响与前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徐秀军担任本场论坛的主讲嘉宾。MBA/MPAcc/MEM在读学生和校友总计近130余人参加了本场主题论坛。

 

徐教授围绕新发展格局的国际环境与国内基础、RCEP发展进程与框架内容、新发展格局下RCEP的影响与效用、新发展格局下的RCEP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的区域合作策略与RCEP的前景五个方面进行了讲解。

首先,徐教授用2020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为整场讲座拉开了序幕。

随后,徐教授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数据,深入解读了国际经济力量对比深刻变化的特征与趋势,并指出中国是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关键变量之一。他指出,国际力量对比的深刻调整是导致新发展格局下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最根本原因之一。在提及国内基础时,他指出,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为中国参与区域合作和全球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再次强调,在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缺失的前提下,中国经济表现出了较强的韧劲,成为疫情冲击下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国家,并长期保持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位居第一。

紧接着,徐教授结合国内外新环境就RCEP的“发展历程、章节构成和规则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RCEP的影响与效用进行了全面解读。他指出,通过对RCEPASEANCPTPP的成员构成对比以及RCEP签署对东亚区域经贸合作的推进效应来看,中日韩自贸区或将加速建立,同时RCEP有助于中国企业享受日本关税减让红利,成员国或均能够产生福利效应。当然,就RCEP的核准、实施、利用甚至扩员等方面来看,RCEP也同样面临不可忽视的问题与挑战。

最后,徐教授就中国的区域合作策略与RCEP的前景发表了观点。他认为,中国应在“战略、技术、市场、规则”四位一体的重构战略指引下,以RCEP合作为契机,推动和引导制造业东亚区域价值链实现重构。同时,RCEP将成为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国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桥梁。

 

讲座尾声,徐教授就现场同学提出的“中澳关系、制造业外移、RCEP签署对国内已有自由贸易港的影响以及竞合矛盾与平衡”等问题快速回应作出分析和回答,并寄语青年一代应敏锐洞察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形势,树立长远发展的思维方式,不断拓宽国际视野,敢于在挑战中育新机、开新局。